跨時代的中國風:1950年的陳其寬與2000年的周杰倫

陳其寬與周杰倫的「中國風」元素,蕭楷競製表

陳其寬(1921–2007)和周杰倫(1979-)兩人年齡雖相差近乎一甲子,且處於不同的時代與藝術領域,卻在他們的創作中展現了相似的創新精神。他們都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,以現代的手法進行過濾、提煉、佈局與再造,重新詮釋了「中國風」的現代想像。1950年代的陳其寬,與2000年的周杰倫,均分別在水墨與音樂的領域,劃分了新時代的「中國風」,可說是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。

一、陳其寬:水墨畫的現代性識別

陳其寬生於北平,自幼受傳統文化的熏陶,於私塾教育中熟讀四書五經,並在古典字畫的欣賞與臨帖上奠定了深厚的美學素養。[1]1948年,他遠赴美國留學[2]與職業[3],在此期間接觸到抽象表現主義(Abstract Expressionism)與包浩斯主義(Bauhaus style)的浪潮洗禮。自1950年代開始,其在傳統水墨媒材上,引入「紐約派」強調情感與無意識的表現,並結合包浩斯的極簡與「文人式的筆法」[4],試圖改寫水墨畫的規則,突破傳統的束縛。席德進在1962年時,首次在紐約米舟畫廊看到陳其寬的展覽,就曾提到:

那些長條的立軸或長卷,又窄又長的山水畫,怪異而別緻,畫的像是四川長江兩岸的山,山岩無限地上昇雲端,江岸的船舶如蟻,像從空中俯瞰,或坐飛機所見的景象,用了纖細的技法,如敍述詩般描繪着青綠的山水,用的是傳統的中國紙、筆、墨,畫的是傳統式的中國畫,但表現手法和觀念卻廻異,構圖大大地反傳統,没有老式的皴法,先是畫在紙的反面,然後反過來再點染、描繪,像是繪製一幅中國古代的地圖,記述了那兒的城鎮、碼頭、河流和橋樑,以及那青翠的奇峯,壁直的懸岩,和飄浮的白雲。[5]

陳其寬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山水構圖,並跨越皴法的疆界,通過拓印、蠟、潑染及在畫紙的正反之間進行紙上實驗,製造出抽象的肌理與質地;創作思維除了融合「天、地、人(時間、空間、人間)」的宇宙觀,以及「物眼」與「意眼」的視覺效果[6],又以連續的「墨點」取代「線」的結構,打破了具象與寫意繪畫的限制,觀者亦能在其中感受到虛/實、陰/陽等概念轉換而來的佈局與氣韻,使其別具「中國風」的精神內涵與視覺空間,創造出有別於傳統的當代語境。

威尼斯,1958,22×119 cm,彩墨、紙本 ,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。翻攝自國立臺灣美術館官網。網址:https://ntmofa-collections.ntmofa.gov.tw/GalData.aspx?RNO=MNMDMRMLMAMZMPMY&FROM=5A5O5D5X515Y (點閱日期:2024年9月13日)
深遠,1979,62×62 cm,彩墨、紙本,私人收藏。翻攝自陳其寬基金會官網。網址:https://www.taiwanarttogo.com/products/chen-chi-kwan-depth-framed-silk-scarf (點閱日期:2024年9月13日)

二、周杰倫:現代中國風的流行歌曲

周杰倫自出道以來,以獨特的音樂風格迅速崛起,成為「中國風流行音樂開創始祖」。[7]他成功將西方音樂中的R&B、Rap及新派唱法等元素融入東方文化,並保留了中國古風旋律中的含蓄、憂愁、幽雅與輕快的氛圍感,以及古典樂器(笙、琵琶、古箏、胡琴、中打)的音色與音調(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。這樣的融合不僅為華語樂壇注入了新血,更引領了一股全新的音樂風潮。周杰倫的音樂夥伴方文山在歌詞創作方面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。比如2003年的〈東風破〉歌詞:「一盞離愁,孤單佇立在窗口。我在門後,假裝妳人還沒走。舊地如重遊,月圓更寂寞。夜半清醒的燭火,不忍苛責我。」其在古詞與現代語調之間轉換,產生具象化的場景,營造出亦古亦今的時空交錯感。他們的合作使得中國風成為流行音樂中極具辨識度的特色。杰威爾音樂公司曾表示:

周杰倫音樂中的成功之處在於他不僅能夠靈活運用西方音樂形式,還能將其與東方的傳統元素結合,創造出別具一格的風格。這種結合使得周杰倫在樂壇中獨樹一幟,也影響了無數後來者,讓中國風流行音樂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。[8]

周杰倫自幼學習古典音樂,並熟練掌握鋼琴等西方樂器,而這些紮實的音樂素養成為他創作中的基石。當他將流行音樂、傳統民俗音樂與戲曲產生聯繫時,進而延續了更多歷史價值與意義,亦改變了華語流行音樂的走向,創造出富有古典韻味的中國風流行音樂。[9]

總結、

陳其寬與周杰倫雖處於不同時代與藝術領域,但在各自的創作中皆展現出高度的創新精神,尤其在工具的使用、古典元素的運用、新工具的引入、效果的呈現以及對後代的啟發上,顯現出他們對傳統與現代的深刻融合。陳其寬在水墨創作中,通過重新詮釋傳統媒材,加入現代視覺語言,徹底改寫了水墨畫的規則。他避開傳統筆觸和構圖,透過更具實驗性的技法,創造出具現代感的質感與結構,賦予畫面全新的空間感,並且強調了中國風在現代視覺中的精神意涵。

相比之下,周杰倫則在音樂領域以融合古典與現代的方式重新塑造中國風。他在流行音樂的基礎上,運用了東方傳統元素,創造出既保留古典韻味又具有時代感的音樂風格。透過巧妙結合現代西方音樂技術與東方旋律,他不僅重新定義了華語流行音樂,還帶動了音樂產業的變革,讓中國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中煥發新生命力。

無論是陳其寬在現代抽象表現主義的框架下重新創造水墨畫,還是周杰倫通過音樂將中國風推向全球的舞台,兩者都反映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,並在工具與表現手法上具有相似的創新之處。他們的作品無論是在視覺藝術還是音樂創作上,都為後來的藝術家和音樂人帶來了深遠的啟發。

[1] 郭繼生,《傳統的變革 — 陳其寬的藝術》,北美館「中國・現代・美術」研討會,1990,頁6–7。

[2] 1948年進入伊利諾大學(1948–1949,University of Illinois)就讀建築系,並在1950年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 Los Angeles,簡稱UCLA)選修室內裝飾,工業設計、陶瓷、繪畫等課程。

[3] 1951年加入德國包浩斯學院創辦人葛羅培斯(Walter Gropius,1883–1969)位於紐約的建築師事務所(TAC,1951至1953期間)擔任設計時,同時於麻省理工學院(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,1952–1953年期間)教建築設計。

[4] 以中鋒(筆桿垂直於畫紙,所畫出的左右平均的墨線)落筆,結合書法中的筆法元素,如:點、橫、撇、豎、鈎,作為繪畫構圖時的線條表現手法。

[5] 席德進,〈中國畫新傳統的開拓者〉,雄獅美術,1971。本文亦收錄於《陳其寬畫集 1940–1980》,1981年。

[6] 陳其寬,〈肉眼、物眼、意演與抽象畫〉,《名家翰墨》第20期「陳其寬特輯」,1990年2月1日,頁82–85;原刊載於《作品》雜誌三卷四期,1962年。「物眼」為受到科學與光學影響所見之世界,如:相機、顯微鏡、望遠鏡、X光、航空俯視、建築透視法;「意眼」為透過心領神會後所內化之意境。

[7] 〈中國經驗臺灣南洋,流行曲中國元素崛起〉,《亞洲周刊》,2007年。

[8] 轉引自俞孟昀,〈中國風流行音樂文本敘事與批判話語分析 — — 以周杰倫為例〉,國立台灣師範大學,2002年。

[9] Milan Ismangil, China’s country music: China wind, The Newsletter 81, Autumn 2018. https://www.iias.asia/the-newsletter/article/chinas-country-music-china-wind (點閱日期:2024年9月13日)

--

--

蕭楷競 Hsiao, Kai-Ching

臺南市美術館展覽企劃部專員、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博士生。曾策劃館內「陳其寬:雙曲·交響」、「春源畫室:畫師-詩人-劇作家-承繼者」、「蔡草如:神話、戲台與逆光赤城」展覽,多關注傳統與當代筆墨之創新發展,善以現代視角,結合聲音、空間與視覺,透過文字及展覽情境重新詮釋藝術家的生平創作,提供觀眾一道穿梭古今的時空途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