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山水變奏 — 李重重的水墨歷程」座談會筆記

策展人吳超然(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)、藝術家李重重老師、師大美術系白適銘教授

吳超然策展人的發言

1. 中國畫家在17世紀面對困難的風格選擇:
— 吳策展人引用高居翰的觀點,探討了17世紀中國畫家面對古代大師作品時,如何「選擇」自己創作風格的重要性。李重重在學習歷程中選擇走向了抽象水墨,並逐步走向現代主義。這種風格的選擇與劉國松當時提倡的「革中鋒(文人畫)的命」的內涵有著密切的聯繫,但她同時保留了水墨的傳統精神。

2. 李金玉的教育影響:
— 李重重的父親李金玉對她的藝術教育影響深遠。父親早期住在唐山大地震的災區附近,後來搬到北京,當時接觸到了美國的修女帶來的藝術品,這些經歷讓他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精神。隨著父親調職到杭州,這裡的生活環境使他開始對傳統較少描繪的題材,如桃花,產生了興趣。李重重的藝術創作受到父親的啟發,尤其是在書法與用筆的趣味上有著深刻的體會。她喜歡畫大塊面,再尋找如何組合這些塊面,並且強調水墨創作不須一氣呵成,需要經過時間的薰陶而逐步加入新的元素。

3. 顏色與現代感的運用:
— 策展人提到,李重重在顏色上的運用獨具匠心。李老師說她喜歡觀看服裝表演,並從中獲取靈感,將這些視覺經驗融入她的創作中。她在紀錄片中也提到「水墨畫的顏色應該是帶有一點墨色」的特質。這種對顏色的細膩運用,使她的作品顯得既現代又優雅。

4. 李重重對筆墨的認知:
— 李重重保持了對墨色的響往和傳承。她強調了扎實的基本功訓練對於藝術創作的重要性。當墨色不夠深,可以加入黑色的壓克力增加層次。父親也曾提點她在畫面中帶一點「灰墨」能增添雅緻;畫年輕女子的頭髮時,墨色變化會更加豐富;女人塗口紅,使用「深」加「淺」的兩支口紅,更能凸顯立體感,她時常在從生活中找尋創作的思想與理念。

5. 〈陶小姐〉與孫多慈的聯想:
— 吳策展人提到,李重重的作品〈陶小姐〉讓他想起了徐悲鴻的學生孫多慈。李老師的〈陶小姐〉以色塊般的筆觸感進行堆疊繪畫,這種方式是受林克恭和莊喆的影響。策展人進一步討論了林風眠的抽象、表現主義路線在藝術史上的重要性,以及對於李老師師承脈絡上的影響。對比徐悲鴻在巴黎美院的學習經歷,以及對現代繪畫的厭惡,徐悲鴻則更喜歡文藝復興和新古典主義的畫派,他認為這些寫實更能夠革命文人畫的傳統。

6. 中國畫的底線與現代化的辯論:
— 吳教授提及2000年在香港舉行的筆墨論辯研討會,其中,中國學者主張「中國畫的底線在於『筆墨』」。而劉國松則挑戰了傳統文人畫的「中鋒(筆桿垂直於畫紙,所畫出的左右平均的墨線)」,認為古典文人畫已經過時,應該被現代水墨所取代。這些討論反映了當代水墨畫的變革與創新精神。

李重重,〈陶小姐〉,翻攝自國美館官網

— -

白適銘教授的發言

1. 李重重家學淵源與傳統中國畫的理解:
— 李重重的父親李金玉,就讀北平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科,承襲了北方山水的傳統。李金玉將這一傳統精神帶到了台灣,並影響了李重重的藝術風格,使她的作品中始終保留著傳統中國畫的精神文化基因。

2. 時代脈絡與師長的影響:
— 白教授強調了時代脈絡對李重重創作的深遠影響。在政戰學校和師大、文大等機構中任教的師長們,具備傳統、抽象、前衛概念的師資雲集,在推動現代水墨畫改革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力。李仲生在1920年代於日本時,就已接觸到米羅、康丁斯基等前衛藝術家們的創作。而李重重老師的師長趙春翔、何鐵華,亦提倡新美術運動及現代化改革。1945年,在重慶和台北陸續推動現代化聯展,對當時代的年輕藝術家有著深遠的影響。特別是在1968年,李重重加入了劉國松的「中國水墨畫學會」,這對她的藝術創作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。在當時,省展還沒有成型的機制,學校也不敢過於前衛地教學(或許是因為戒嚴的影響),所以大多數教給學生的是需要扎實功底的國畫及工筆畫。

3. 工具的擴展與顏色的運用:
— 傳統國畫的顏色選擇較少,而西畫顏料的引入讓現代水墨有了更多的色彩選擇。李重重尤其喜歡使用寶藍加黑色,認為這種色彩搭配顯得非常雅致。她強調顏色的運用不應過於複雜,色調調和要保持在三種顏色以下,否則就會顯得髒亂。這種對色彩運用的實驗性,展現了她的藝術創作中對人文思維與情感的深刻體驗。比如,她受電視節目啟發,認為玉山的型態很棒,雖當時未曾到訪玉山,但卻透過黃、藍色塊直觀的來表達這種感受。

4. 書法與筆法的影響:
— 白教授談到李重重的創作深受書法的影響,特別是在運筆和點畫的組合上。他指出,水墨畫也有其獨特的筆法,而李重重則強調「頓筆」的重要性,這種筆法的運用在她的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
6. 文革與台灣戰後水墨現代化:
— 白教授指出,文化大革命抹滅了自民國以來的文化使命。然而,在戰後台灣,劉國松提出「現代水墨是台灣的本土藝術」,這一觀點奠定了台灣水墨畫現代化的重要位置。林風眠和徐悲鴻等藝術家分別試圖將「表現主義、抽象」與「寫實」融入水墨畫,但白教授質疑這樣單純的融合是否真正完成了水墨畫的革命,並指出文人圈子中的內部矛盾使得共同突破變得困難。

李重重,〈伊斯坦堡印象之一〉,翻攝自國美館官網

— -

李重重老師的發言

1. 1945國畫觀至2000年的現代水墨探索:
— 李重重分享了自己從1960年代到2000年之間的藝術歷程,從「國畫」到「現代水墨」的轉變,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如何融入莊子的哲學思想,例如策展人所提及的「大象無形」的概念。她提到自己的創作風格逐步從具象速寫轉向抽象,並開始探索抽象表現主義。

2. 現代水墨創作中的心理探索:
— 李老師早期受到林克恭的教導,專注於線條、面與空間的關係。她認為素描是繪畫的基礎,談到她的創作受高更和梵谷的影響,她尤其喜愛梵谷的作品。她強調繪畫要看內心,顏色應該精簡為三種,否則會顯得過於混亂。她經常在創作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意象,並嘗試表達內心的感受。李重重強調,在創作時,她不喜歡用計畫性,而是讓筆墨自然而然地流動,並用這種方式來捕捉瞬間的靈感。

3. 創作中的改變與創新:
— 李老師強調自己不斷改變創作方式,喜歡探索新的表現手法。她受到林克恭和莊喆的影響,學會將筆法分塊處理,並在油畫創作中採用色塊風格。她提到,從小就不喜歡照規矩來畫,而是通過不斷創新,尋找自己的藝術表現方式。

4. 對梅花的詮釋與象徵意義:
— 在談到梅花時,李重重表示,她將梅花視作不死的精神,象徵著青春的年華與生命的投射。在她的作品中,梅花不僅僅是一種植物,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,她通過不同的章法和顏色來詮釋這種象徵意義,並在創作中融入了乾濕、疏密、濃淡、虛實的對比,這些都是中國畫中重要的基本原則。

5. 對〈苦澀的歲月〉的思考:
— 李老師特別談到了她創作〈苦澀的歲月〉這幅畫的過程。在這幅畫中,她思考了人生的各個階段,並通過悲觀的表情與灰暗的色調來表達這些思考。她提到,這幅作品在創作過程中,特別注重對用筆與用墨的細緻控制,並在創作中逐步減少筆畫,以此來表達繪畫的精神。

6. 未來展望與藝術創作的意義:
— 最後,李老師表示創作時「自己喜歡很重要」,她常想怎麼改變自己的創作方式,並希望未來的創作中能夠繼續探索新的藝術表現方式,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。她認為,藝術創作的意義在於表達內心的感受,並通過繪畫來與觀眾進行心靈的對話。

李重重,〈給我一道彩虹〉,翻攝自國美館官網

— -

筆記總結:

本次「山水變奏 — 李重重的水墨歷程」座談會,讓觀眾對李重重老師的藝術旅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從她在烽火中的童年,到台南七股的生活,再到她在政工幹部學校的學院訓練,她的生命經歷與創作密不可分。這些背景不僅賦予了她藝術上的堅實基礎,也為她後來的現代水墨探索鋪平了道路。

李重重的作品展示了她如何在1960年代的現代水墨畫壇中,通過獨特的抽象表現和色彩運用,建立起了自己的藝術語言。她的創作不僅反映了她個人對傳統與現代的深刻思考,也體現了她不斷追求創新、突破自我的決心。這次展覽,不僅讓觀眾得以見證她在水墨畫中的創新之路,也讓人深刻感受到她在藝術創作中注入的豐富情感和深刻哲思。

李重重老師的藝術,既是她個人歷程的映照,也是時代變遷的見證。她的作品充滿了對傳統文化的敬意,同時又充滿了對現代表現手法的探索與實驗。這種兼容並蓄的精神,正是當代藝術創作中最為珍貴的一種特質.

李重重,〈島嶼小夜曲〉,翻攝自國美館官網
「山水變奏 — 李重重的水墨歷程」展覽主視覺

「山水變奏 — 李重重的水墨歷程」

時間:2024年8月24日(星期六)
地點:國立臺灣美術館 水牛廳
展覽時間:2024年8月3日 — 2024年11月3日
展覽地點:101展覽室
策展人:吳超然(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)
座談人:藝術家李重重老師、師大美術系白適銘教授

--

--

蕭楷競 Hsiao, Kai-Ching

臺南市美術館展覽企劃部專員、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博士生。曾策劃館內「陳其寬:雙曲·交響」、「春源畫室:畫師-詩人-劇作家-承繼者」、「蔡草如:神話、戲台與逆光赤城」展覽,多關注傳統與當代筆墨之創新發展,善以現代視角,結合聲音、空間與視覺,透過文字及展覽情境重新詮釋藝術家的生平創作,提供觀眾一道穿梭古今的時空途徑。